-
曾镇南:惊蛰清风醒文思
最近读到了王常婷发来的四篇散文、随笔新作。
2025-08-27
-
写出丰富的人性和人的无限可能性——长篇小说《天境行》速评
作家出版社新近出版了建始作家陈步松多年呕心沥血之作——长篇小说三部曲《天境行》。
2025-08-27
-
一曲壮怀激越的民间小调
在当代文学史中,民间视角成为抗战书写的重要方式。
2025-08-27
-
呼唤对历史的敬意与共情——读冰心手稿有感
【作家手稿观察】 当电脑替代传统的纸笔,给人们带来各种便利的同时,手稿就成为一种稀缺性资源,犹如一道即将消失的晚霞风景,这不能不引发关注与重视。
2025-08-27
-
以新视野打开抗战文学的丰富图景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这样的时刻重新思考如何阅读、研究抗战文学的问题,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2025-08-27
-
吴崇源长篇小说《当代英雄》: 疏放磅礴,塑造站在时代潮头的英雄
我因多年前就认识吴崇源,已经是老朋友了。
2025-08-26
-
机器、神话与文明的诞生——读梁宝星《山海》
时隔四个月,我再次读到梁宝星的科幻小说,大为“惊艳”。
2025-08-26
-
徐良:时代之痛与人性之殇
一方面是热门作家作品及跟风围堵似的批评,一方面是难以出头的新锐作家作品和批评的集体失语,这是文学创作与批评之间长久保持的一种非正常关系。
2025-08-26
-
邓紫棋《启示路》——以信任的姿态学习无条件的爱
2022年,歌手邓紫棋推出专辑《启示录》,将14首MV拍成一部完整的科幻连续剧。
2025-08-26
-
从“校园之殇”到“长大之困”,如何为边缘少年照亮生存之光?
《“隐形”的孩子——关于“校园霸凌”的社会观察》(重庆出版社2025年7月出版)是作家李燕燕的又一部非虚构力作。
2025-08-25
-
丁捷:财富疲倦与灵性觉醒
“富,人之所欲也。
2025-08-25
-
《师父是个好人》:“业余性”写作的奔竞姿态
1992年,著名学者萨义德发表了一系列精彩的演讲,在谈到当时挑战知识分子的四种压力时,他提出了著名的“业余性”观点。
2025-08-25
-
张艳梅:作为考察新世纪城市文学的伦理叙事视角
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正在重塑社会结构。
2025-08-25
-
“叠”的三重性和“蝶”的梦境
首先请原谅我给这篇评论起了这么一个无厘头的“谐音梗”标题。
2025-08-25
-
边界与景深,现代诗歌语言的文本瞻顾
收到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诗人周瑟瑟主编的《语言的边界:2024年中国诗歌精选》一书时,正值小暑节气,窗外阳光炽热,草花荣盛。
2025-08-24
-
以工笔画的方式塑造人物形象——评刘庆邦《鸽与凤》
作为一种绘画术语的工笔画,在中国传统绘画体系中,主要是相对于写意画而提出的。
2025-08-24
-
一洋一海数代人——读“海那边的中国女人”爱情三部曲
上世纪90年代,恍然已经三十多年过去,那是我的小学阶段。
2025-08-24
-
以文学精神讲述美食传奇——评《烟雨江南茶酒楼》
沈嘉禄这次献给读者的美食散文集很有些诗意——《烟雨江南茶酒楼》(上海文化出版社)。
2025-08-24
-
抗争与颠覆,永远的少年之心
诚实地说,当读到罗夏的小说《脑中之魔》第一章时,读者也许会不由自主地认为这是一本单纯书写电竞的小说。
2025-08-24
-
《又是豆花飘香时》:土地与人共同谱写的希望之歌
源俊的长篇小说《又是豆花飘香时》以其浓郁的地域气息、深切的现实关怀和饱满的人物群像令人印象深刻。
2025-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