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花》2025年第8期 | 曾蒙:循环(六首)
曾蒙,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出生。著有诗集《故国》《世界突然安静》《无尽藏》等五部,作品入选多种选本,部分作品在马来西亚、德国、法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巴基斯坦发表。大型公益性网站《南方艺术》创始人。曾获当代国际汉语文学大奖、封面新闻十大诗人等奖项。现居四川。
循 环
我没有其他的要求,正午的阳光
面对的是它的基本要求。
连通了多少往事,
纷纷降落,就是这往事中的落叶,
不断侵蚀了堤坝
和洗手池。
滴落的水声,一如既往
承担着卑微的肉身,
当这些肉身拥有了幻想
便有了更大的视觉空间,连傍晚都有了
无限循环不断闪烁的神秘感。
我以为我能分辨
每一种声响,每一种风的影子
将一一印证现实的残酷与任性。
我不爱的不只是落叶和秋风,
我甚至渴望的也是这落叶和秋风,
秋风中的落叶
也有自己的身价。
我逐渐理解了这些斜坡,
曲线的完全展现,
不只是美,
不只是真实。
风完全拥有这个下午的宁静,
风也完全抛弃了这个下午的宁静,
拥你入怀,
在记忆的拐角处,
接受风的围堵。
复 杂
灾难能消灭的,阵痛不能,
喜悦能分享的,咳嗽不行。
你走过的那条甬道,一直通到嘉陵江,
你没有选择,
沿街的黄桷树,也不能遮挡
正午的光明与幽暗。
你确实认清了这条路,背靠北碚,
那好闻酸奶味,
留在了沙滩椅上。那边的青年
并没有背负潦草的青春
从而变得冷漠。热情不仅仅是表面的
经济现象,
也是一种规律。
当晨曦和晚霞,都同时照耀,
但呐喊变得无声,
当流水变得无情,
整个嘉陵江的石头,裸露了出来。
你能看见一条江的心脏,
澎湃的身躯,
写出的公式,如此简单
又如此复杂。
彼 岸
这是我无休止的睡眠,
熟练地步入晚年,他的身旁
不是苍老的浮云,
也不是水边的深蓝。是一种冰的意识
反胜过冰和门檐,
庭院加深了,那浮现出的
不是夜晚,更不是转角的北碚。
每一次,我都能听到沿街的呼喊,
在细雨中的呼喊,
深入到睡眠,北碚的睡眠,
甚至比海水更深的蓝。
我努力过,浮躁过;我看见过,无视过,
那天生桥的鸿沟
仿佛越界了,
仿佛不再陌生了,
仿佛不再熟悉了。那桥上的空气流
把风和声音,分为两半,
互相不干扰,互相与人为邻。
每一次,我能听见的
将成为绝唱,成为桥栏的石头
与木纹。
这些都将加深印象,加入到家庭的
走廊,你的影响力
将上升为迟暮的冰霜,
链接起彼此的对岸,
彼此的他人的世界。
自 愈
我试着有一种亲近感,靠近你
看见并不说出,
这中间的好,只有你知道。
这不奇怪,我身后的无花果
以响彻宇宙的声音,
告诉了你秘密。在一片果园里,
树有树的幽静,果子有果子的清香。
我也倾向于这样的傍晚,
一直以来,将江边的故事
演绎成新的数学公式,
新的物理定律并没有教会我新的
想象,成倍递增的
颜色和弯曲的公路,将余光
铺陈为一条密道。
我等到的,并不是我懂得的,
这就是天色暗淡的意思。
我制止不了的,也不一定自愈,
我倾心的那些阴暗的事物,
将一一证明,
美是一种抱负,一种感恩。
升起的白云,与江水融合为一个整体,
我甚至没有时间去亲近,
这不是问题,也不是答案,
唯一的羞涩也许不是羞涩,也许是
别的同意,
别的意见书和规划图。
就是这些飞絮,
飘满了整个冬天的堤岸,
将记忆之墙再次覆盖。
现代性
我不是被迫接受现代性,正如
阳光会移动,悲伤会牵引
他者的生活。
小区与辖区,两者相距
一周的距离。
没有时间会给你证明函,
会翻开你的经历,
让没有看见的都能看见,
你说中子和量子
是否就是无花果与开心果的
区别。
我不会区别对待,
我对事物坚持平等原则,
在庭院深处,
只要有鸟叫声,我就能听到
黎明升起,霞光会映照
每一处柔软的事物。
我给予你一滴水,
我给予你一束光,
只要是给予,都是健康的通行证,
都是对等式。
请让我通过你,去寻找下午,
夜晚,微弱的力量,
即使是微弱的力量,也是力量。
我不会消解每一处路灯,
每一处现代的争吵和沉浸的时光。
部 分
你不会屏蔽后来的路,那无法入眠的
钟声,再一次让空间
有了恐惧感。
你不需要神秘,也不需要金沙江的
流向,
你属于三月的月
四月的雨,五月的炙热。
你也属于热带的忧郁,
你有自己的朋友圈。
出门,就能听到水声,
关门,就能见证风的理由。
不是没有忘记自己的忧伤,不是
让更多的忧伤
充满了友善和慈爱。
你是你的中秋月,
我是我的月下影。
我拥你入怀的是不曾忘却的记忆,
我拥有你的是庭院里
入眠的植物,翻动的叶片
轻微的声响。
如此轻柔,使我忘记了月光的
进入,使得窗子有了
另外的用途。
我见证了更多的物理性,
我也见证了更多畸形的爱,自我的
爱,就像深井里
一枚荡漾的涟漪,在水中融化了自己,
也融化了月色中宁静的部分,
随遇而安的部分。